2025年1月17日《海外学生走进希望之谷》

文/郑爱萍 (导览员)

今天,我们迎来了14位来自台湾慈济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大学生及两位教授的到访。这是慈济大学第二次组团来到希望之谷进行考察。今年此时再度相见,不禁让人回忆起去年他们首次参访时的情景。期盼明年,这样的交流能够延续。

为了活跃气氛,我们向学生们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希望之谷会有学校?这里的学生又是从哪里来的?”学生们纷纷回答,其中一位说:“学生是病患者的孩子。” 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回答。实际上,很少有人会想到麻风病人也有孩子。令人唏嘘的是,这些孩子因自身感染患病而被迫来到这片山谷,与世隔绝地生活。幸运的是,18岁以下的孩子仍有机会接受教育,于是便有了这所学校。希望之谷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,更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未来的曙光。

接着,大家参观了艺术馆。刚进门,学生们便被一件特别的物品吸引——一根用来点墨的大风子树枝,原来这也被巧妙地制成了签名簿。一位男生灵机一动,提笔在签名簿上即兴作画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四位朋友的面貌,展现了他非凡的艺术天赋,让人啧啧称赞。

最后,我们走进了艺术工作室。一幅特别的版画引起了教授的注意,画上写着“Happy Wesak Day”,教授好奇地询问它的含义。我解释说,“Happy Wesak Day”即“卫塞节快乐”,又称佛诞日。这不仅是佛教的重大节日,也是希望之谷浓厚宗教文化的体现。这片土地承载了无数的故事与信仰,让人感受到人性光辉与生命的韧性。

希望之谷的故事充满温暖与感动,它既是一片隔绝的山谷,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爱的港湾。期待这群年轻人能把希望之谷的精神带回家,传播更多善意与美好。

Ean Nee Tan